当前位置:首页 >>2013年第5期
牛人名医
记嘉定区政协委员、区牙防所所长、致公党员李月玲博士
  作者:陈丽霞  

  2004年春季广交会上,一位已经在日本成功开创职业生涯的医学女博士,通过海外人才招聘会的通道,来到上海,落户嘉定。她叫李月玲。

  “原本不是嘉定。”操着地道东北口音的李月玲毫不避讳其中的周折,当时另外一家区卫生局先看中了她,聘请她回国作为“储备干部”。“我不明白啥叫‘储备干部’,就直接问他们‘当干部了,还看不看病’?他们回答我说‘不看病’,我一想,如果不看病了,那我这些年学来的技术不就白搭了吗?就回绝了他们。” 

image

  很“牛”的女外科医生

  李月玲最初的理想,受到电器工程师父亲的影响,要当一个女电工。“穿上工作服,围一根宽皮带,身后别着装满工具的皮套,攀登在高高的电线杆上,特牛!”后来的一部电影,让她发现了一个更“牛”的职业。这部西班牙影片中有个情节:一群医生要给一位病患老人动手术,在场唯有一个女外科医生能做,但老人却只要男医生施刀。当然,最后老人接受了女医生的治疗。

  1978年,李月玲幸运地赶上了高考的恢复,她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就读外科口腔医学。当时国内的女外科口腔医生凤毛麟角。

  5年后,她以班级最优秀的成绩留校任教,被分配在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这个科室里,32名医生中只有她一个女医生。正式上班前,院长友情提醒她说:“外科医生非常辛苦,它不但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毅力和体力。不能按时吃饭、不能按时上下班,女同志可能不适合。”但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姑娘满怀信心。

  那是缺医少药的年代,疾病预防工作落后,做手术的病人常常需要排队等待两三年,不少唇腭裂的孩子因此错过了诊疗后疤痕最小的时期,恶性肿瘤患者也因此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时机。为了帮助尽可能多的人,她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十四五小时拿着手术刀是家常便饭,做舌癌、颊癌手术时经常需要早上8点钟就上手术台,晚上11点钟才能下手术台,她回到家中还要挂念着患者的血压是否平稳。尽管辛苦异常,但乐观的性格让她在行医中找到了更多的满足。

  留学日本获新知硬功夫赢得尊重

  李月玲忘我工作的12年中,新技术、新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她逐渐感到了来自社会和自身责任心的压力。1995年,她暂别温馨的家庭,去日本攻读口腔医学博士学位。

  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经教授的推荐,她进入日本的齿科种植体技术研究所工作。这是医学院留学生梦寐以求的一份工作。种植牙技术是当今口腔医学上最先进的技术,其原理是在缺牙的间隙,种上一个纯钛的人工牙根,产生生物相融性后,装上牙齿,不再像传统的方法那样,为固定一颗人工牙却影响了周围几颗健康牙。

  在日本工作期间,李月玲凭借着一身扎实的医疗技术,赢得了日本同行的尊重和病人的欢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新高峰。工作之余,她时时关注着国内的各种消息,为有朝一日回国作准备,因为她真心希望自己的所学能造福于国内的患者。

  勇担棘手任务塑造牙科品牌

  李月玲初来嘉定时,接受了改造安亭医院口腔科的棘手任务。安亭医院的口腔科是技术、人员各方面都较薄弱的科室,很多安亭居民都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市区看牙。

  李月玲把在日本学到的种植牙技术、精密附着体和牙周外科骨诱导等技术带到安亭医院,无私传授给同事,使得口腔科医疗技术不断提升。有朋友对她说:你不怕职业竞争,不怕徒弟打败师傅?她却认为,医疗技术姓“公”不姓“私”,原本就是一代代医者的传承、积累和发展,根本就不存在“偷走”技术一说。根据打造团队的需要,她辅助主管领导把医院往救治与教学相结合方向发展,促成与日本光生病院结成友好医院、建成中医大口腔教学基地,实现了技术和人才的有效输入。

  声誉日隆的她很快又被委以另一项重任,兼任嘉定区牙防所所长。原本的牙防所技术落后、员工干劲不足、团队精神不强,在李月玲管理和带动下,现在面貌焕然一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嘉定区老百姓看牙的首选。

  尽管繁复的行政管理事务缠身,但李月玲始终没有离开一线。她奔波于安亭镇和嘉定城区间,坚持每天诊疗病人。大方随和的她还把手机号码向病人公开,但凡接到求助或咨询电话,她都耐心给予答复。

  为缓解养老矛盾鼓与呼

  这个诚心实意待人、工作热情极高的女博士,得到了各界认可,被推选为学科带头人,并先后担任了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从此,她的肩头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2005年,她提出了加快养老机构建设的建议。

  关于养老问题,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就有了知识积累。当时她所在的单位下辖两所养老院,她很容易了解到日本在应对老龄化社会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在与日本专家交流过程中,她意识到,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在加速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如果中国政府不能及早进行干预,养老问题会变得严重和难以解决。因此她参政议政的第一桩事便是呼吁解决养老问题。

  围绕这一议题,她前后提交了“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升社区文化生活品质,促进老人身心健康”、“加强护工培训”等多个议案和提案。在代表致公党嘉定区委作大会发言时,她谈到:为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建议区文明办将社区老年活动室建设纳入各街镇社区文明评选的硬指标;给居委会减压,让社区干部从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关注百姓生活。

  持续建议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李月玲连续两年提出了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提案。全科医生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的全科医生是从最优秀的医学院学生中挑选出来的,由于全科医生十分辛苦,在医疗界的薪酬也较高。20世纪80年代,全科医师的概念被引入到中国,目前不少全科医生是原来的乡村医生和一部分医高专毕业生,他们薪酬较低,在学术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方面也面临困难。

  “很多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的家庭医生应该和过去的赤脚医生一样,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和认识。其实,家庭医生需要有高学历、高能力,他们应该像三甲医院里的主任医生和大学里的教授一样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李月玲谈到,“全科医生在我国还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科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还在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但如果继续沿用老方式,强调一些特殊性而继续‘摸索’下去,是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医疗卫生技术发展速度和百姓实际需求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师队伍,培养一批让百姓放心的守门人,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她建议,全科医生的薪酬制度应在机制上进行改进,让百姓主动、自由地与全科医生签约。可根据签约人口数和患者的满意度分配全科医生薪酬,这样全科医生可根据自己的繁忙程度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得到相应的报酬,也就真正能鼓舞医生的士气,鼓励他们主动提高诊疗和服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