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展望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四个中心”建设提供良好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当好公正司法排头兵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审理民商事案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促进依法行政。 ●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着力从根本上破除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司法改革获得感。 ●全力破解执行难 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建立执行长效机制,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 ●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 健全完善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深化“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 ●提升法院现代化水平 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具有标准化、数字化、实时化、价值化特征的“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建设高素质法院队伍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做好法治保障 依法惩治国际贸易、跨境金融等领域犯罪。加大惩治各类侵犯产权犯罪力度。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破坏环境资源、以借贷为名实施敲诈勒索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刑事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推进各项司法改革向纵深发展 进一步推动检察官员额配置法定化、科学化。健全检察官司法办案全程监督考核体系,完善符合检察工作规律的司法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加大正副检察长直接办案力度。深化检察办案组织和内设机构改革。推进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 ●做好各项检察业务工作 认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责,突出办好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确保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在改革背景下力度不减、质量不降、节奏不变。进一步提升法律监督质量和效果,完善类案监督、专项监督和基层执法监督等工作机制,积极稳妥探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和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等工作。 ●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加强各级院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强化领导能力建设。推进教育培训改革,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 2016年回顾 ●坚持严格公正司法 全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71.49万件,审结71.09万件,结案标的额1902亿元。92.4%的案件经一审即息诉,经二审后的息诉率为98.9%。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895件,毒品犯罪案件2238件。审结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严惩职务犯罪,审结职务犯罪案件399件,对547人判处刑罚,其中被告人原为局级干部的8人、处级干部的37人。 依法审理民商事案件。全年共受理一审民事、商事案件46.31万件,审结45.89万件。审结涉环保民事案件25件。在崇明、金山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 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判决行政机关败诉195件,依法化解行政纠纷案件1320件。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服务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全年审结涉自贸区案件1.16万件。全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9265件。审结了全国首例电竞游戏赛事直播纠纷案。 积极推进法治上海建设。加强法治宣传,与媒体合作开展以案释法。 积极推进平安上海建设。积极参与交通综合整治、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治理。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全面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司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院、庭长办案成为常态,全年院、庭长办案14.14万件,同比上升20.4%。开展第二批法官入额遴选,407名法官经过严格遴选入额。在全国率先建立并落实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工资制度。 凸显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特色。积极稳妥推进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完善立案登记制改革,保障当事人诉权。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积极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全年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一审案件6.59万件。 ●全力破解执行难 全年共受理执行案件12.87万件,执结12.75万件,同比上升4.8%和4.9%;执行到位标的额676.4亿元,同比上升59.6%。 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全力破解执行难。全年共追究刑事责任19人,司法拘留907人,限制出境2201人次,限制高消费3.4万人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4.56万例。 建立执行权和审判权分离体制。 推进执行制度创新,促进执行工作规范化。 完善执行联动机制。 开展执行工作作风整治,破除执行难内部藩篱。 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助力破解执行难。 ●践行司法为民、深化司法公开 继续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完善诉讼服务平台工作机制,提供诉讼便利。完善12368诉讼服务平台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推进“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加强人民法庭工作,构建司法便民网络。 ●问题和困难 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与审判工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攻坚克难的任务更重。执行长效机制有待建立,距离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法官超负荷办案,压力不断增大。个别人员违纪违法,损害了司法公信力。 ●积极服务上海改革发展大局 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依法办理利用虚假跨境贸易逃汇、骗汇等刑事案件154件166人。 服务保障科创中心建设。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力度,提起公诉170件279人,办理“狂人公司”特大跨境销售假冒国际知名奢侈品等案件。 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安全。突出惩治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金融犯罪,办理“e租宝”“申彤大大”“中晋系”等一批重大案件。 ●推进平安上海建设 共批准逮捕26227人,提起公诉28244件38030人。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城市公共安全犯罪和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提起公诉717件834人。 依法保障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批准逮捕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等犯罪嫌疑人292人,提起公诉4245件4255人。 从严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56件97人、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389件494人。 严厉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批准逮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388人。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283件357人,渎职侵权案件29件43人。 重点查办大案要案。查办贪污、受贿100万元以上的大案36件46人;要案38件39人,其中局级以上干部10人。开展“2016天网行动”,8名追逃对象归案。 严肃查办侵害民生民利的贪污贿赂案件。 积极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立案侦查重特大案件17件、处级以上干部3人。查办了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办公室原副主任徐荣华滥用职权导致国家巨额损失等特大案件。 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加大诉讼监督力度 强化侦查监督。监督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103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65件。 强化刑事审判监督。提出刑事抗诉49件,法院审结32件,决定改判或发回重审26件。 强化刑事执行监督。对2151人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提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1169人,被采纳1046人。 强化基层执法活动监督。 强化民事行政审判监督。 强化民事执行监督。与法院加强协作,强化监督制约,共同破解“执行难”问题。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推进检察官员额科学动态管理。全市现有入额检察官1580名,占队伍编制总数的28.2%。 推进司法责任制落实。刑事检察部门检察官独立决定案件占比82%,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强化审前主导和证据审查,提前介入重大案件835件,排除非法证据15件。 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破坏环境资源等特殊管辖的一审案件逐步由上海铁路检察院集中办理。 推进司法公开。 ●问题和困难 法律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有待提升;改革中司法责任制的落实需要加大力度;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破解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检察队伍专业素养、知识储备还不能完全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检察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和职业操守的行为仍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