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回首自己从2002年7月加入中国致公党至今7年来的成长道路,感慨颇多。短短7年,我在政治上从一名年轻的民主党派成员成长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上从一名普通公务员成长为部门领导干部,这其间所经历的每一步,无不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这个大舞台息息相关,可以说,正是我国这一优越的政治制度造就了我的成长,正是人民政协这一广阔的舞台给了我施展抱负的空间。
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致公党,因为我业务上的前辈桑秀明就是致公党的一名老党员。桑老师业务能力强、工作水平高,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使作为后生晚辈的我暗下决心,将来自己要像她一样;同时,她的正直、爱心、真诚也是我学习的内容。12年后,我志愿加入致公党,内中自有桑老师对我的影响。入党后,桑老师拉着我的手,只说了一个字:“好!”望着她那满头银发和期盼的眼神,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现在,桑老师已搬到远郊,往返市区几乎要用一天的时间,而且腿脚也不便,但我总能看到她参加政协会议和支部活动,经常会听到她幽默睿智的发言,这更令我感佩不已。起初,我只是为桑老师的人格力量所折服,直到有一天,桑老师无意中讲了一句话:“政协是我的家!”我忽然领悟到,是我们的政治制度、我们的人民政协给了她不竭的力量和永恒的青春。
从1949年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至今,60年过去了。抚今追昔,不禁使人浮想连翩。是什么力量使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长为一个举世瞩目的新中国,并且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断走向胜利?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众所周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近110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深受苦难,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或振臂高呼,或揭竿而起,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然而都失败了。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1949年全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顺应时代进步要求、顺应人民迫切愿望,提出了召开人民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立即得到包括中国致公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赞同和拥护,并为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础。当时召开的人民政协,不仅是民主党派之家,更是全中国人民之家。从那以后,人民政协就成为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继续亲密合作的政治舞台,并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富强而共同奋斗。
“家”是一个令人温暖的地方,而为了成立人民政协这个温暖的“家”,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肩并肩地战斗,用鲜血凝成了金子般的友谊和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关系。正是有了这个“家”,我们的祖国才能繁荣昌盛,才能长治久安。正是有了这个“家”,我们的社会才能兼容并蓄,才能美满和谐。有了这个“家”,我们自己才能实现理想,才能创造幸福。因此,桑老师说的这个“家”也就是我的“家”,桑老师在这个“家”里焕发出的力量也就是我继续成长的动力。7年里,我结合自身本职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在各位老政协委员手把手地指导下,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平均每年撰写2份调研报告,所提出的许多建议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被组织上破格提拨至区环保局领导岗位上后,该局中共党组织和主要领导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可谓无微不至,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尤其是环保业务和领导方法上实现了“从无到有”,有了很大提高。我的这一切进步都是在我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下和人民政协这个“家”里取得的,我自身的成长离不开它们。在当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继承和发扬本党“致力为公”的宗旨和光荣传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性,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人民政协这个大家庭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洪流中展现致公党员的风采,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建设祖国、造福人民而无私奉献。
(作者为静安区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