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09年第11期
共同构建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
  作者:陈帮国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00多万,其中有近一半人学成回国,为祖国发展作出自己贡献。目前在上海工作、创业的留学人员总量达7.5万人,占全国的1/4;创办企业约4000家,总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其中浦东聚集1.1万多名归国留学归国人员,在这中间有5000多人扎根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还有许多留学归国人员在陆家嘴、金桥、外高桥等国内外企业服务。

  作为以“侨”、“海”为特色与优势的参政党,致公党浦东区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好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工作,广泛联系和团结他们,将工作平台延伸至留学归国人员群体,鼓励他们为推进浦东二次创业、实现浦东开发开放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贡献力量。

  1、搭建海外联谊的平台

  致公党浦东区委2003年起,主动与一些留学归国人员进行交流、联谊。2005年初,我们在中共浦东新区统战部的牵线搭桥下与浦东新区留学生服务中心、张江园区办等单位签订了精神文明共建协议,几年来不断出成果:如共建双方组成的课题组,完成旨在提高张江创业软环境的调研报告;双方每年组织联谊活动,吸引留学归国人员的积极参与,其中不少人加入致公党,他们再去影响越来越多的海外赤子;我们还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特点,多次组织医疗、教育等方面咨询,使他们减少后顾之忧安心创业;此外在“张江”园区的网页上建立有我们的链接,致公党的影响与日俱增。

  2008年我们双方及致公党市委、中共浦东新区统战部、张江功能区领导举行了2008~2009年度“共建”推进会,10月,一个旨在发挥致公党人才库、智力库优势,服务张江中小企业的公益性论坛――致公・张江创业论坛成立了,已经受到了致公党中央等方面领导的支持,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严以新为论坛揭幕。第一届“致公・张江创业论坛”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及时召开,受到了张江中小企业及许多留学人员的热烈欢迎;2009年4月的第二届创业论坛――“金融携手科技,助推企业成长”,原定下午2点开始的论坛1:15就爆满,座位由原来90个一直加近160个。

  2、以海外联谊为平台,确保组织发展的“质”与“量”

  几年来,致公党浦东区委通过与张江的共建,借助定期举办的“致公・张江”创业论坛,以及共建推进会、联谊会、座谈会、课题调研、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大量的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使致公党浦东区委在组织发展上不断壮大,新鲜血液源源不断输入。2006年12月成立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主的张江支部,进一步强化了“侨海”特色。

  2003~2009年上半年我们发展的78名中,留学归国人员20多人,仅2008年就发展留学归国人员7名,占2008年发展总数的一半。这些新党员分别来自德国、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地,还有一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同我们保持密切联系,要加入致公党。

  3、以海外联谊为平台,推进参政议政“百家争鸣”

  四年来,我们积极组织留学归国人员参与新区"两会"上的提案、调查报告以及社情民意工作,除形成张江改善留学生创业环境的调研报告,还有4份以张江为主要调研对象的提案。2007年自浦东新区三届一次政协以来共提交集体提案26篇,其中2篇获得浦东新区政协优秀提案称号,2008年提案《构筑一流环境吸引更多海外新华人为浦东发展服务》成为该年度浦东新区政协的重点提案。

  我1995年加入中国致公党,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区委分管组织发展与建设工作的副主委,我深知:必须牢牢把握“侨、海”特色,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留学归国人员加入到致公党组织中来,为此做了这样一些具体工作:

  一是动员致公党员与留学归国人员建立联系,广交朋友,团结他们,使他们加深对致公党的认识;二是对其中有意加入致公党的留学归国人员通过或电话交流,或邀请他们方便时到金茂大厦参观,自费请他们喝茶、吃工作午餐等,在这个过程中展开谈心,让他们既了解致公党,又通过金茂大厦了解浦东开发开放成果;三是邀请他们参加一些组织活动,使他们对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感性认识;四是坚持入党积极分子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座谈会,请党派老领导、老党员现身说法,也请这些年轻同志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增进了解又为今后加入党派、参与活动打下基础;五是邀请他们参加支部或区委组织的参政议政课题调研调查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六是邀请他们参加区委组织的"致公・张江论坛"活动;七是对已经加入致公党的同志后续培养,使他们增长参政议政的能力,逐步成为参政议政的生力军,致公党浦东区委的参政议政工作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回顾过去,我们为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而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新的开端,是奔跑的起点。新的开头,孕育着美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紧密地团结起来,扎扎实实地迈好每一步,团结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在内的各界朋友,在中共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及国际化浦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本文为“爱国奉献60年”上海侨界国庆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