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聚焦世博
我为世博添砖加瓦
 来源:致公党卢湾区委  作者:孟国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乃至中国、全世界的盛会,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也可能是一生唯一参与的一次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用举国之力打造的,是我们家门口的世博,为世博贡献力量是我们每个上海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办大事、办好事,中国人历来主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退休后出钱肯定没有可行性。鉴于我腰间锥瓣突出,站立久了坐骨神经痛,当一个世博志愿者似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届世博会将有国内外7000万宾客前来参观,其中的国外宾客约有350万人。其中大多数外国人不懂中文,沟通肯定是一个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愿借助我的特长,为世博贡献一点智力,为世博添一块砖,加一块瓦。

  我是个热心人,也好管闲事。每逢外国人在路边看地图,我都会上去问他们需要帮助吗?让这些远在异乡的老外感受到上海的温暖。据我记忆,我至少为十五个国家的游客指过路,其中还有圣马力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的游客。

  我所居住的小区外国居民很多,如何让老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也是我常考虑的问题。作为本小区选出的区人大代表,我在社区贴出中英文告示,告知人大代表是中外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有困难可以找我,并公布了我的电子邮件。为增强他们的信任感,我又表明我是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校友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的理事。

  我家对门是一对外国年轻人,派出所和一些部门曾多次上门联系他们,但每每扑空。我为此不厌其烦,把有关事项译成英文后打字,贴在他们家门上。因为房间隔音性能好,上门追讨水电费者等往往会把门敲得震天响,每逢这种时刻,我首先告诉他们,房客是老外,为礼貌起见敲门要轻一点;又常为大家免费当翻译。为此,那位洋邻居很感谢我,女主人还送给我一小盒她们店自己产的月饼。

  为让世界了解我们,在世博会上展示上海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翻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少报刊曾报道,“啄木鸟”在上海的公众场合为外文招牌挑刺,发现不少错误,大家都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殊不知,与对外宣传资料译文的质量相比,这仅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市、区不少部门的宣传介绍资料中经常配有外文。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少外译文的质量欠佳,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有一些还损及我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如,由于所委托的翻译公司水平较低和缺乏职业责任心,宣介资料的译文质量普不高。翻译的“洋泾浜”不说,简单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也时有发生,甚至有由于翻译不准而造成政治错误的。例如,一本装帧精美的小册子关于渔阳里的介绍中,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译成“YMCA”(英文“基督教男青年会”的简称)。在同一本小册子中,由于把邹容的姓“Zou”误拼成“Zhou”,有关周恩来和邹容的介绍又相隔不远,于是英文介绍的周(恩来)将军和邹(容)大将军就相混淆,如果没有中文介绍,谁也搞不清到底是说周将军还是邹将军。

  某区曾有一本很厚的《招商指南》,只要有英文的地方就有错误;由于编撰者的责任心不强,英文版电话号码竟出现五种写法,还没有一款是正确的。我曾拿到一位涉外部门领导的名片,抛开英文名片的格式和印刷质量不谈,却见电话区号和邮政编码译反了。我不知道外商看到这位领导的名片后,是否还有信心通过这位领导做生意?黄陂南路的Huangpi(黄陂)曾写成Huangpo(黄坡);过去工商银行取款机旁的英文说明也令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这个大银行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徐家汇路与瑞金南路交叉口南约100米的瑞金南路的东侧,高耸一块南北高架的入口标识。去年我无意之中发现该路牌上的英译文有问题,还拍了照片。该路牌上中文是“入口”,英文是“ENTRANOE”,明显是ENTRANCE(“入口”的英文)之误。该错误的英文标识存在已久,但始终没有得到改正。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人才济济,出现如此低级错误实属丢人现眼。我一些国外亲朋看到这块路牌直摇头,曾有一个四五岁的外国小孩问我:“你不是懂英文吗?”真是童言无忌,作为一个上海人,我听到后脸直发烧。

  我想类似现象可能非此一个,应该建议有关部门在世博会前全面检查一下,并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尽管我当了十几年的人大代表,但真不知道交通指示路牌,尤其是高架路的交通指示路牌归哪个部门管?是区里管还是市里管?无奈之下,我只能“有病乱投医”。

  为纠正该错误的英文标识,我曾通过市长信箱、人大、民主党派、12319城建热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纠风热线、XX网、《新民晚报》等至少七个体制内的渠道书面反映过。其中,我至少用三种方法向《新民晚报》反映,其中有热线电话、电子信箱和不同的栏目。为此,我还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小礼品,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提的意见如泥牛入海无消息,甚至连回音都没有。老百姓提点意见真难啊!尽管“屡战屡败”,但为这个有关上海门面的事情,我还是坚持向有关部门反映。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八月底交警支队一位同志来电话,说已经收到媒体转来的信,他们十分重视,将在近期解决这个问题。我甚感欣慰――我也能以绵薄之力、老朽之身为世博添一块砖,加一片瓦。

  随着世博会来临,上海推出的宣介资料会越来越多,我曾向有关部门建议,作为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卢湾区,一切都要以“精品”标准来衡量。有关部门对我的意见很重视,他们郑重表示要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要严格保证宣介资料的译文质量,要求各主管部门对编撰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强化宣介资料制作工作流程,提高对宣介资料译文质量;落实策划制作宣介资料译文部门的责任,实行多审校对。各部门因此纷纷聘请精通英文,又熟悉本地情况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翻译校对顾问,借助社会力量对资料的文字内容和翻译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各类宣传资料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质量。

  但我的做法有时也不为人理解。一位领导曾嘲讽:“就你们懂英文!”古代圣贤要求我们“不为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对此,我淡然一笑。殊不知,懂英文的国人又有谁愿意惹这“麻烦”?其实懂英文的人不少,英文水平高的人也不少,只是真正关心、热爱上海且敢于“较真”的人还不多。因此,我在不少场合呼吁这些问题亟待引起注意,千万不能等闲视之,要在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细节上下功夫。这是我为开好世博会的良苦用心。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小事,但表明了我作为一名普通人大代表的一颗拳拳之心。套用一句伟人的话就是:“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