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也是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CPI体系,真实反映物价变动趋势,对于政府宏观调控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题】CPI样本陈旧缺乏透明
我国现行CPI统计样本与体系,基本沿用1992年确定的地域网点和品类权重,计划经济色彩较浓。但17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必然导致各类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权重发生巨大变化。但现行CPI指标并没有反映出居民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
致公党中央提案指出,在现行CPI体系中,居住类消费占比权重过低,食品类占比过高。CPI指标体系缺乏公开化、透明化机制,例如,CPI各项指标的权重,在许多国家都是公开的,相关资料在统计部门网站上很容易获得,但目前在我国统计部门的网站上则无法获得。在CPI信息收集、编制整理过程等方面,目前距信息公开更是相差甚远。CPI指标体系缺乏定期调整机制,无法真实反映当期居民实际消费情况。
致公党中央认为,由于现行CPI指标体系存在缺陷,因此,很难准确全面地反映实际消费情况。CPI作为政府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如果失真幅度较大或者与实际消费偏差过大,那么,对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对于经济健康发展也非常不利。
【建议】科学确定指标迫在眉睫
致公党中央提出,根据目前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模式,尽快重新确立我国CPI指标新体系,同时,在样本采集、信息加工等方面也进行必要的改革。研究改进城市房屋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并作为CPI居住类的重要指标。住房早已市场化,在居民消费中,住房为居民最大项消费品,因此,其价格变化理应作为CPI居住类的重要指标。
降低食品类占比。食品类占比高达三分之一,这种情况已与当今居民实际消费结构很不一致,因此,应从实际出发,重新确定食品在CPI中的比重,降低食品尤其是猪肉在CPI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建立公开化、透明化和定期调整的机制。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CPI指标体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的变化进行定期调整。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CPI公开化和透明化机制,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定期或随时向全社会公布CPI指标体系和相关信息搜集和处理方式、计算公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