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两弹一星”新中国的�煌
――重温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来源:致公党黄浦区委  作者:马和源  

  退休之后,闲来无事,有时对旅游有兴趣。一次,去浙江农家乐旅游中,在古镇小街上看到一只“文革”期间的大茶壶,图案是“两弹一星”。此壶产于我国瓷都景德镇,壶身高约30厘米,直径约有10多厘米,色为白瓷,属大号型茶壶。印有两颗导弹和一颗卫星,横空出世,气势恢宏,背景是一面红旗迎风而展,红旗上嵌有一册毛泽东选集。我感到这把茶壶反映了我国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大事件,蕴藏着历史文化的底蕴,属于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收藏品,当时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正在考虑是否将此壶购买时,同在的游客已欣然购之,现深感遗憾。

  近日,在阅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时,发现党史中专门有一章节,以4页的篇幅,阐述了我国上世纪60年代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业绩――以原子弹研制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的突破性进展。从资料中我了解到,50年代中期,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中央毅然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时间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作为新中国的人民更不会忘记。“两弹一星”伟大事业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考验,是感天动地的毅力和勇气。当时的中国,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在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专家后,有人曾断言中国核工业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但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毛泽东专门指出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著名科学家、中青年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保障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扎根戈壁荒原。遵照1956年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主持制订的《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把原子弹的和平利用列为当时中国12项带有关键意义的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同时部署了两个更大的项目:原子弹和导弹。

  1957年,我国开始研制发展包括导弹、原子弹在内的尖端武器。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下,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奋战深山峡谷,抱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决心和精神,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硬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胜利,创造出“两弹一星”。

  1960年,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这是震惊世界的“东方巨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此而“腰杆硬了”,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随后,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升空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正如毛泽东主席的预言,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两弹一星”成功发射,从构想变为了现实。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征途中创造的奇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激励了中华民族几代人。正如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一文中指出的那样,“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导弹、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称作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钱学森、周光召、朱光亚、钱三强等23位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江泽民同志并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对当时中国发展的意义是:不仅促进了国防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今天,在我们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重温“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重温“两弹一星”伟大精神,缅怀为此做出卓越贡献,甚至付出生命的功臣们,更有其现实的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位,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需要我们继续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尤其应当看到,“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生动展示,是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生动证明,是中华儿女爱党爱国、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古老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的生动写照,是国防科技工业战线无私奉献可贵品格与强军富国崇高信念的集中体现。“两弹一星”精神,虽然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历史事件,却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是全党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继续引领我们去战胜艰难险阻、攀登新的高峰。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像当年那样,凭着那么一种干劲、那么一种热情、那么一种奋斗精神,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image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