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殷一璀分别代表致公党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祝贺
选举产生第七届委员会,张恩迪当选主任委员
中国致公党上海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于4月7日至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选举产生中国致公党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分别代表致公党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的贺信。
副市长、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赵雯代表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向大会致贺辞。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严以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培生,副市长姜平,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致公党老同志吴肇光、俞云波,本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有关部委办、区县局、大专院校及涉侨单位负责人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万钢在讲话中肯定了致公党上海市委在中共上海市委和致公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上海广大致公党员,弘扬“致力为公”宗旨,发挥“侨”、“海”特色所作的不懈努力。他指出,致公党上海市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广泛开展海外联谊活动,积极参与公共外交、参与涉侨事务;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参与救灾援建、支边扶贫,促进社会和谐,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希望致公党市委各级组织和广大致公党员做好政治交接,增进政治共识,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在实现“侨”、“海”报国目标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动上海各项事业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殷一璀在讲话中说,五年来,致公党上海市委在致公党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致公党成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上海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新一届致公党市委和全市致公党组织及成员进一步坚定政治共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引导广大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进一步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提高履职水平,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把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和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弘扬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让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努力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参政党。
大会期间,代表们听取和审议了吴幼英所作的《中国致公党上海市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致公党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致公党上海市七届一次全会选举张恩迪为致公党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蔡建国、张立军、袁雯、邵志清、任忠鸣、马进为副主任委员;任命凤懋伦为秘书长。
杨晓渡出席大会闭幕会议并讲话,张恩迪致大会闭幕词。大会还宣读了向不再担任市委主委职务的吴幼英同志的致敬信,选举了出席中国致公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并通过了中国致公党上海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大会号召上海致公党各级组织和全市致公党员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新一届市委的带领下,为上海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以新的业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致公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相关链接:
张恩迪,男,1960年12月生,汉族,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1925年10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致公党上海市委是致公党在上海的地方组织。截至2012年3月,全市共有党员2966名,有海外关系人士占党员总数的80%以上。现有12个区委、7个基层委员会、4个直属总支部、18个直属支部、2个直属支部(筹),85个基层支部。致公党上海市委历届主委:董寅初、吴肇光、俞云波、吴幼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