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3两会专题
[联合时报]“洋招牌”又死灰复燃
   

  针对上海一些主要商业街相当一部分店铺招牌全部采用外文现象的死灰复燃,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秘书长凤懋伦认为,仅通过某一次或几年一次的集中整改活动,很难彻底解决“洋招牌”问题。而且,由于每次整改时都会给商家带来装潢损失,也会引发矛盾。只有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细化并固化监管要求,努力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据了解,致公党上海市委曾于2007年向市政协大会提交了题为“规范上海店招文字,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提案。承办部门对提案高度认同,并于当年依照建议开展了店招文字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改活动,使遍布上海主要商业街的“洋招牌”基本都附上了中文标识,有效推动了上海市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店开张和旧店重新装修情况的增多,近年来“洋招牌”又开始多起来,特别是一些商业街和大型购物中心内的店铺,有些已经是纯粹的“洋招牌”了,一般市民都看不懂。